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郑超
(资料图片)
1月14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在促进健康河南建设方面,我省将加快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5个省医学中心建设。
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在我省建设进展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具体规划和举措?大河报·豫视频MCN报两会——“辉哥报两会”为您解读,并带来最新“剧透”。
作为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河南已布局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我省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首批试点省份之一。
在2019年,国家公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后,确定河南、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云南、新疆这8个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薄弱的省份开展试点工作。
2019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经过深入谋划和积极争取,截至目前,我省已布局四批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试点省份中数量最多。
【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
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中医院(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专业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依托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专业
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依托河南省中医院):中医(肿瘤)专业
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洛阳医院(依托洛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专业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河南医院(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疾病专业
6.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依托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专业
7.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依托南阳市中医院):中医(骨伤)专业
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依托洛阳市中医院):中医(脑病)专业
9.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河南医院(依托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专业
10.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河南医院(依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专业
从名单顺序可以看出,我省在建设方向上,认真分析河南疾病谱变化,首先选择与人民群众健康最密切、最急需、外转率最高的心脑血管、儿科等领域开展合作,集中优势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合作模式上,突出“四引”,即引平台、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同步推进,努力实现诊疗水平、科研能力、人才队伍、管理手段同步提升,加快与输出医院同质化发展。
同时,我省将区域医疗中心作为深化医改的“试验田”,深入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各项目单位均由输出医院担任总院长,对派驻人员实行协议薪酬制。
例如,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成立医院管委会、理事会,15个专业,10余个学科实行“双主任制”管理,北京儿童医院派出的“特聘主任”常驻郑州工作。
我省建设15个省级医学中心,涵盖14个专业
再来看看省医学中心建设情况。
参照国家医学中心设置情况,我省目前已设置了心血管、神经病、肿瘤、妇产、儿童、精神、呼吸、传染病、老年医学、口腔、骨科、创伤、眼科、康复等14个专业共15个省级医学中心,力争把各省级医学中心建设成为具备国内领先竞争力,能有力发挥牵头作用,引领全省医学技术发展方向,配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带动全省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底设置以来,各省级医学中心共开展填补省内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198项,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项5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06项。
【河南省15个省级医学中心名单】
这15个省级医学中心设置的专业类别,大部分与国家卫健委实施方案中遴选的专业类别一致,其中新增了眼科、康复两个专业。
“这是根据我省群众就医需求和病种特点设置的,同时,两个新增专业在我省也有较好的诊疗基础。”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标:今年争取再获批2~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今年,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建设方面,河南将如何发力?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表示,我省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2023年,我省将争取再获批2~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肿瘤、神经、妇产、精神等重点病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
在积极推进省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同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2023年实现市“四所医院”、县“三所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标。
下一步,我省将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医联体、医共体、集团化发展等方式与市、县合作,支持省级医学中心、省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带动全省医疗水平提升。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李钰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