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盘高速北盘江大桥。(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从有着“世界第一斜腿”美称的水盘高速北盘江特大桥,到“重庆第一高桥”笋溪河特大桥,再到“镇守”着三峡夔门的白帝城大桥,三座含金量极高的大桥,地理位置、建造工艺各有不同,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均出自同一支贵州交通建设队伍之手。
“重庆第一高桥”笋溪河特大桥。(贵州路桥集团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云贵高原来到三峡之巅,从珠江支流转战长江主航道……他们不仅要在贵州省内开疆拓土,更决心将在“桥梁博物馆”练就的精湛技艺带向更远处。
打开山门,拥抱江海,贵州桥梁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创造一个又一个“万桥飞架”的人间奇迹。
要干就干品质工程
2月15日清晨,作为贵州路桥集团白帝城长江大桥项目负责人的范金友照旧召集每日都要进行的晨会,对整个工程进度及细节把控的重点再三强调。
正在建设中的白帝城长江大桥(贵州路桥集团供图)
头戴安全帽,乘坐升降机到达175.2米高、封顶不久的2号主塔塔顶,眺望远方,一头是无尽的江水,一头是刚开挖完工不久的锚碇隧道,“在长江上建一座桥,是我们桥梁人的梦想。”范金友说。
而对于白帝城长江大桥项目总工黎圆圆而言,追梦的起点,就在北盘江。
在号称“世界大峡谷”的北盘江大峡谷,一条巨龙般的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横亘其间,腹部撑起宛如三道巨型浪花的主桥墩,似龙爪深嵌大地,蔚为壮观。
“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勘路时一人带点干粮就进山,前期工作很多物资都是人背马驮……”2009年,克服了峡谷绝险的水盘高速北盘江特大桥,以其世界首创的“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工艺”,填补了200米至400米连续刚构桥跨度的空白。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公路行业最高质量奖(李春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黎圆圆参与的一个项目就拿到了国内重要奖项的“大满贯”,“要干就干品质工程”也成了他和这支队伍坚持不变的初心。
建设时期的水盘北盘江桥。(贵州路桥集团供图)
荣誉背后,是很多不为人所知的艰辛。“但面对挑战越挫越勇,才是贵州路桥人的精神底色,也是我们能在峡谷深渊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级桥梁的关键所在。”
14年过去了,再次回忆起当年建桥时候的场景,贵州路桥集团副总工程师、原水盘高速北盘江特大桥项目技术主管刘小飞仍感慨万千。
环境艰苦,却也是磨炼队伍的好时机。
技术攻关遇到难点,当时的项目总工,现贵州交建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亲自指导、把关;针对空腹部分的下弦采用的“上置斜爬式挂篮”技术由刘小飞主要负责,从设计开始到最终成型,图纸画了一遍又一遍;为锤炼新人,范金友、黎圆圆等年轻人放开手脚,边学边干……
“正是大家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笃行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工作方法,才逐渐打造出贵州路桥的响亮招牌;越来越充实的人才储备,也为我们走出贵州,通江达海造高桥奠定坚实基础。”贵州路桥集团副总经理冉茂学说。
用实力打开省外市场
“央企都不一定敢接,你们这几个小伙子就能把这座桥建好?”走出贵州的第一站,是重庆江津至贵州习水高速公路江津境内的笋溪河特大桥。看到项目团队负责人都是当时才30出头的年轻人,业主单位有些担心。
正在建设中的白帝城长江大桥。(贵州路桥集团供图)
“咱们用实力打破偏见!”动员会上,当年仅32岁的刘小飞作为项目负责人,言语铿锵、目光笃定。
这种“不服输”气势感染着每一位团队成员,大家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三四个月的前期施工中每一次检验均获评优秀,业主的担忧也一点点化解。
“他们都认为一年内主塔封顶是不可能的,但经过我们团队严格测算和优化调配,甚至提前完成了进度。”刘小飞骄傲地说,主塔建起来了,业主彻底放心了,“那时候他们就肯定了,贵州团队是敢打、肯拼、能赢的。”
家住笋溪河大桥边的熊阿姨开心了。他们一家人参与大桥建设收入不错,几年下来家里的“毛坯房”变成了小别墅,“每次儿子从重庆市区回来,经过大桥的时候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看到他的车,就知道马上到家了。”
从北盘江到笋溪河,范金友从工程科科长变成项目副经理,黎圆圆从质检员成长为项目副总工,整个队伍在锻炼中获得了显著提升。
而对这支走出贵州闯市场的队伍来说,通过这座斩获“鲁班奖”的“重庆第一高桥”,他们打开了重庆市场。
向更远大的目标前行
2020年5月,这支贵州来的队伍站在了长江边、三峡口,“在长江上建一座大桥”的梦想就在眼前。
江面宽阔,三峡主航道上船舶川流不息;依山傍水,长江流域生态环保要求更为严格;地形复杂,需在城区山体中建设隧道锚……一项项在贵州未曾遇到过的难题接踵而至。
“奉节一侧主塔临近山体,山体上又是城区,有大量居民楼和学校,没有足够的空间布设重力锚,只能挖隧道安放锚碇,隧道锚的长度也达到了全国第二。”范金友介绍。
冉茂学(前排中)调研项目建设。(贵州路桥集团供图)
因地制宜、创新突破,这个团队逐项破题,逐项推进。白帝城大桥不仅是贵州路桥集团独立建设的第一座跨长江大桥,大桥所在的奉建高速也是集团第一次在重庆作为项目总包投入项目建设,“我们要想在贵州以外的市场生根发芽,就要靠一张张建成的大桥名片,以实物展现实力。”冉茂学说。
而贵州建设队伍接二连三的亮眼表现,也让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工程质量监督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陈伯奎连连称赞:“贵州的队伍真不错,他们结合了重庆地形地势特点,充分运用贵州建桥的先进经验,在过程中强化标准化管理、贯彻现代工程建设理念,为重庆建设交通强市工作甚至整个桥梁建设行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他看来,这支队伍从专业技术到奋斗精神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着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力。“这样的力量正代表了贵州桥梁建设者的整体水平和面貌。我相信,带着这样一份自信,可以让贵州交通建设者走得更远。”陈伯奎说。
“山里的桥修过了,珠江、长江的桥也建了,我们还要争取到黄河建桥,有机会再参与跨海大桥!”跨越山海江河,这是贵州桥梁建设者们追求的梦想,更是他们“誓要天堑变通途”的壮志豪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陈大炜
通讯员 王毅
编辑 胡岚
二审 胡锐
三审 刘丹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