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Fintech行业热词,“开放银行”一度被视为全球银行业转型的方向之一。
所谓开放银行,按照咨询公司Gartner的定义,其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不过长期以来,开放银行在中国却始终徘徊在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单纯的引流——即把银行的链接、产品放到某个流量网站上,是最主要的开放银行形态。但是,引流并不能根本上改善客户体验和提高银行的风险经营能力。同时,当流量转换率越来越低,流量越来越贵的时候,开放银行道路就遇到了路障,开放银行难以向更深处迈进。
(资料图)
毕竟,深层次的开放与再造,并非容易之事,同时面临诸多的风险与挑战。正如《中国开放银行白皮书2022》中提到的,目前开放银行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实体经济行业用户的业务模式、金融需求理解程度不够,缺乏基于开放银行的成功实践与运营经验等。
在这一行业大环境下,平安银行仍然坚持开放银行道路,近期该行在内部调整组织架构,新成立了开放银行事业群。截至目前,平安银行开放的典型成果“星云开放联盟”已联合超过500个开放联盟合作伙伴,服务5万客户及2000万平台商户,提供运用物联网技术等科技的供应链融资、支付结算、财资管理等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
梳理平安银行的开放路径,可以管窥国内开放银行发展的未来形态。
平安银行是如何开放的?
把Gartner的定义转换成具体业务,开放银行本质上是通过银行、第三方服务商以及客户的三方合作,将银行业务与客户业务场景对接,基于具体的业务数据,为客户尤其是企业客户提供强针对性和广覆盖性的金融服务。
这其中的关键一步是推动企业客户数字化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平安银行建设物联网+卫星+金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并输出其中科技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顺着这一思路,可以一窥平安银行的开放银行战略。
在上,是其“放卫星”战略。从2020年开始,其就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射卫星,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实现的无线通信,将通信服务范围拓展至深山、海洋、沙漠等偏远地区。
在下,主要抓手是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布局。与太空中的卫星密切连接的是地面的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终端采集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数据,通过卫星与物联网结合,平安银行能够把客户在任意地点的经营数据即时传送至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继而实现数据加工、建模和应用。
比如在偏远的牧场、高速公路上,平安银行会给养殖的牛、挤奶采集设备、运输货车安装物联网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数据采用双备份通讯的模式,既可以通过基站传输,也可以通过卫星传输。基于这些原本隐匿在业务中的经营数据,银行可以给牧场提供信贷支持。
而围绕着物联网,平安银行主要又进行了两方面的努力。一者降低硬件成本的应用门槛,比如通过自研降低卫星终端产品售价和操作难度,让企业客户愿意用;二者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展开合作或者通过平安集团的B端能力的输出,提升企业客户自身的数字化能力,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匹配不同的金融服务。
比如,在工业制造领域,单纯的传感器应用场景受限,平安银行与工业SaaS企业纽酷信息合作,计划推出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硬件设备保险产品。该产品既能保障资产维修更换费用,也能保障企业营业中断后的利润损失。
纽酷信息联合创始人&CEO陶滨江向钛媒体App表示,基于自身在工业制造领域数字化运营的能力,双方合力可以帮助客户企业管理工厂内部的设备生命周期,动态了解不同设备的生产状况及工艺参数。一方面客户企业能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基于设备的动态数据,平安银行可以提供针对硬件设备的保险产品、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以数据科学推演实际经营,进而合理评估客户资质情况、有效控制风险,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
平安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创新委秘书长李跃告诉钛媒体App,该行类似纽酷信息的核心合作伙伴目前超500家,今年预计将超过1000家。
另一种对于企业客户的赋能则基于平安集团自身的能力,涵盖金融与非金融业务。平安银行总行交易银行事业部产品总监陈松勇告诉钛媒体App,平安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线上化工具,平安银行根据中小微企业客户的经营管理需求组件化、模块化输出这些工具,同时,借此可叠加金融代发能力,既管人又管工资,银行的金融服务得以扎根于企业之中。
开放银行考验综合实力
从以上实践来看,平安银行的开放早已经超出单纯“API开放”的范畴,仅仅将银行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合作方的信息系统对接是远远不够的。产融结合可能才是开放银行的未来机会所在。
那么,这一条产融结合的开放银行路径是否适合广大银行同业,后者又能从平安银行的开放探索中获得哪些经验?
一方面,这一开放路径带来的优势是明确的。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以此为基础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和共享成本,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和降低业务成本;可以进一步提高客户黏性,这一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非常重要。
在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基础设施的推动下,B端生产销售场景正加速线上化,为金融与场景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开放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正如中小企业数字化道阻且长,产融结合的开放银行战略对于银行的综合要求很高。
最直观的是对银行科技实力的考验,不论是太空中的卫星还是地面的物联网设备,对于广大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难以复制。
其次,与成百上千家第三方合作商共同协作,对于银行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银行需要处理合作伙伴之间的不同需求和利益,找到双方共同的合作点,需要确保与不同合作伙伴的系统和数据之间的互通。在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也需要重新评估。这对于不以灵活性见长的银行业而言并不容易。
李跃也向钛媒体App介绍,正是由于在开放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平安银行才内部专门成立开放银行事业群。比如,对公和零售部门拿着各自的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开展合作,这其中客户有重叠,两套解决方案内部又没有打通,客户“一次只对接一家银行一半的能力”,导致出现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卷”。
最后,开放银行战略也需要银行在合规和风险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与第三方机构分享数据可能会带来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银行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定和流程以确保数据保护。
可以发现,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正继续通过开放银行模式扩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规模。在这当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开放银行并不仅仅是科技之争或者场景之争,背后实际是对于银行技术能力、市场渗透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的综合实力的考验。(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