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沈萍:指尖手艺变作“指尖经济”|焦点滚动

发布时间:2023-04-21 19:22:10 来源: 上海奉贤

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上海奉贤”公众号推出专栏,讲述他们选择奉贤,扎根奉贤,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相关资料图)

2013年,40岁的沈萍从江苏启东到上海奉贤落户,其中有个非同寻常的原因——遭遇婚变。在这之前,沈萍和前夫在上海市区创业,代理《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房地产广告。做得风生水起后,他们开了家广告公司。生意做大了,老公有了外遇,夫妻之间天天吵架。沈萍心想,如果她好吃懒做,人长得又不顺眼,那还气得过。她人长得不差,凭什么要低声下气地做怨妇?三番五次吵闹,沈萍麻木了,20年婚姻如此不堪一击。他们离婚了!

那时,QQ群聊热火朝天。在这里,沈萍遇上了她现在的丈夫,一个奉贤人。想尽快逃离伤心之地的沈萍就这样嫁到了上海奉贤。

刚来奉贤开头两三年,迷茫的沈萍不知所措。为了排遣她心中的寂寞,再婚的老公带她出去打牌。每天沉浸在牌桌上,回到家后,沈萍问自己,她在干嘛?难道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一生了吗?

人生既已如此颠簸可怖,反而使人鼓足勇气、大胆面对。“我要找活干!”恰巧这时,海湾镇妇联的张郁找到了沈萍,希望她能到镇里的妇联特色平台“星天地”做志愿者。“我行吗?”从没接触过这一块的沈萍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只要你有爱心,就可以做好。”张科和蔼的话语,给了沈萍强大的精神支撑。沈萍走出家门,同时走出来的,还有她那颗孤寂的心。

当时“星天地”刚刚起步,里面什么都没有。在这里,沈萍开始了她的公益之路。

沈萍年轻时在老家就钩过鞋子。所以她首先想到的,是手工活“线艺”。她从网上买来材料和教程,拿出绝活“女红”:钩针编织。她越钩越有兴趣。看到成品,更是喜不自禁。此举吸引了周边五六十岁赋闲在家的阿姨妈妈们。原本她们就有这种爱好,现在聚在一起,更是热闹非凡,竟然编织出了特色。自己家里把编织作为摆设,来参观的老师们都抢着要。赶上义卖,引来人头攒动。这,给沈萍极大的勇气和信心。

“聚是一团火。”阿姨妈妈们的士气空前高涨。沈萍趁势想到了发展“粉艺”,开始做起了点心。为此专门从南桥请来了老师。考虑到成本,沈萍又想在附近居民中挖掘“粉艺”高手。69岁的黄阿姨不期而遇。黄阿姨年轻时开过10几年早点铺。做志愿者后,开发研制出了冬瓜豆腐包。好东西主要是靠口口相传的。这款包子在附近也小有名气,迎来一大波订单。

2021年,正当沈萍做公益渐入佳境。让她没想到的是,突然收到了“橄榄枝”——恒源祥委托市妇联和海湾镇,找到了沈萍,请她的工作室担纲,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编织2000多支冬奥会颁奖典礼的花束!沈萍从两个不知名的图形中,选了其中一个“橄榄枝”。每一支“橄榄枝”包含七片叶子、两个小橄榄球。

没过几天,编织材料送来了:满满一大麻袋毛线!沈萍的头一下子懵掉了!“小美女,你放心,我们大家一起帮你弄!”阿姨妈妈们的及时鼓励,让沈萍暂且松了一口气。二十几个人,日夜编织。粗的针不行,马上从网上买来细的针;质量参差不齐,沈萍示范、加工,及时抚慰:“你们慢慢钩,不要有压力,就当是玩。先钩起来,熟练起来。”沈萍说,其实,她比她们更急,但她不能“动摇军心”。

第一批1500支后又加了220支,历经两个月反复磨合、鏖战,沈萍的“兰韵悦唐”粉艺工作室出色地完成了这件难“啃”的任务。

从没事干到找事干,从没成就到当作事业来做;从“指尖手作联盟”转化为“兰韵悦唐”粉艺工作室,沈萍的“指尖爱好”,也上升到了“指尖经济”。这一程,“外来妹”沈萍走了整整四年!

“我从刚来奉贤时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得到那么多,内心很充实、很踏实、很满足。说实话,我在上海市区也有房子,但我不愿意去,因为这边的海湾能够养人,很舒服。”坐在笔者对面的沈萍神采飞扬,脸上写满了自信。

(转自:上海奉贤)

标签:
x
x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